阅读次数:281 发布时间:2025-10-14 08:41:04
![]() |
近年来,随着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医药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政策旨在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同时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然而,中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其在集采过程中面临独特的困境与转机。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机遇。
从积极方面来看,集采为优质中药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规模效应,那些拥有道地药材资源、严格质量控制体系的企业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例如,一些老字号中药企业凭借品牌优势和标准化生产能力,在集采中获得了稳定的订单量。同时,集采促使中药企业更加注重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推动中药材种植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从源头提升中药质量。
在临床使用层面,集采政策促使医疗机构更加注重中医药的合理使用。通过带量采购,一些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得以进入更多医疗机构的用药目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病、常见病的中成药,集采后价格下降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医疗机构使用端的变化同样显著。集采中标药品可获得稳定的采购量,这有利于优质中药产品扩大市场份额。但部分临床疗效确切但价格较高的中药品种可能因未中标而退出市场,影响医生用药选择。数据显示,集采后二级以上医院的中药使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价格适中的基药品种使用占比提升。这对中药企业的市场策略提出新要求,需要更精准地把握临床需求变化。
政策层面正在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集采方案。区别于化学药的"唯低价是取",部分地区集采开始引入药材道地性、生产工艺等评价维度。如某省将药材种植基地规模、质检体系纳入评分标准,引导企业重视全流程质量控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配套推进,中医药特色疗法、院内制剂等逐步纳入医保,为行业提供新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集采政策正在推动中医药行业加速转型升级。企业更加注重循证医学研究,通过临床试验数据证明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在中药生产领域得到更快推广,这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然而,集采政策也给中医药行业带来了一定挑战。首先,中药材的特殊性使得其难以完全套用化学药的集采模式。中药材质量受产地、采收季节、炮制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这给集采定价带来困难。其次,部分中药企业面临利润压缩的压力,可能影响其在新药研发、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投入。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在集采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产业链的源头,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疗效。集采政策实施后,价格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可能为降低成本而牺牲药材品质。例如,一些道地药材因生长周期长、种植成本高,在低价竞争中逐渐被替代品取代,这可能导致中药疗效下降。
中成药生产企业面临利润压缩的挑战。传统中药企业多依靠少数几个独家品种维持高毛利,集采后这类品种一旦中标,利润率将大幅下降。以某省集采为例,部分中成药价格降幅超过50%,企业需要重新调整盈利模式。但这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向创新中药转型。具有研发实力的头部企业通过开发中药新药、改良型新药等产品,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中药配方颗粒作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剂型,在集采中展现出较强适应性,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流通环节经历深度变革。传统多级分销模式因集采而简化,一批中小企业面临淘汰风险。大型流通企业加速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从中药材种植到终端配送的全产业链体系。第三方物流、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的介入,使中药供应链效率得到提升。部分地区建立中药材集采平台,实现产地直供,减少了中间环节加价。
总体而言,集采政策短期内给中医药行业带来阵痛,将加速中医药行业分化。但长期看有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而注重研发创新、质量控制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企业需要主动适应政策变化,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临床价值赢得市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价格合理、供应稳定、使用规范的目标。政府部门也需不断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集采规则,需要警惕垄断风险。在控制医疗费用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之间取得平衡,最终让患者受益,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1 CHINA CO-OP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
邮编:100052
电话:010-59338888
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