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114 发布时间:2025-11-04 09:51:56
药茶是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特殊的液体饮料。广义的药茶还包括不含茶叶,由食物和药 物经冲泡、煎煮、压榨及蒸馏等方法制作而成的代茶饮用品。
茶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本土文化,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如今饮茶已不仅限于中国,茶叶与咖啡、可可并列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相传茶的发现与使用源于神农氏,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
一、药茶文化
药茶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医书中均有记载,最早记载药茶方剂的是三国时期的张揖所著的《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成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其饮醒酒。”此方具有配伍、服法与功效,当属于药茶方剂无疑。
梁代陶弘景认为“苦茶能轻身换骨”,并提出以天冬等药物也可代茶饮用。唐代的陆羽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被后人尊为“茶圣“。他在这部书中系统论述了茶的起源、种类、采制技术及烹饮方法等,推动了饮茶知识的传播。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载有“竹茹芦根茶“等10首药茶方。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载有“代茶新饮方”,详细论述了药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给予茶叶很高的评价,认为茶叶“上通天境,下资人伦,诸药为百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公元992年,由宋代朝廷组织有关名家编著的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方》正式刊行,其书97卷中就有药茶诸方一节,收药茶方剂8首,公元1078年,由宋代太医局编成的《和济局方》中也有药茶的专篇介绍,其中的“川芎茶调散”一方可称得上是较早出现的成品药茶。宋政和年间撰成的大型方书《圣济总录》中载有大量的民间经验方,也有应用药茶的经验。
公元1307年,元代邹铉增编的《寿老养亲新书》中载有防治老年病的药茶方2首,一是槐茶方,二是苍耳茶。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较为集中地记载了各地多种药茶的制作、功效和主治等。元代纱图穆苏撰著的《瑞竹堂经验方》一书中载有治痰喘病的药茶方。
明代《普济方》中专设“药茶”篇,载有药茶方8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多首药茶方,并论述了茶叶的药性、功用等。明代制茶工艺不断改进,日益精良,形成了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花茶、白茶、乌龙茶、紧压茶,这种分类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至清代时期,茶疗之风盛行,药茶的内容、应用范围和制作方法等不断被更新和充实.从近年编撰出版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可以看出,药茶已成为清代宫廷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清宫御医为慈禧和光绪所拟药茶体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据书中记载,慈禧热病咳嗽时曾饮用清热止嗽代茶饮,此外,慈禧太后饮用的药茶还有生津代茶饮.滋胃和中代茶饮.清热理气代茶饮.清热化湿代茶饮.清热养阴代茶饮.清热代茶饮等;光绪皇帝曾经饮用的药茶则有安神代茶饮.利咽代茶饮、平胃代茶饮、和脾代茶饮和清肝聪耳代茶饮等。
近代以来,药茶的保健养生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降压茶、减肥茶及午时茶的大量涌现,使药茶的种类和作用不断丰富和扩充。
综上所述,药茶由汉代始至今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医药学家和养生家的应用、发挥和完善,药茶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与养生保健的一大特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在养生防病的同时还要防止治疗手段和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而茶中的多种成分均有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药茶中的休与药配合使用,更加有助于发挥和加强药物的疗效和有利于药物溶解、吸收。近年来茶疗热方兴未艾,不但历代的药茶方被广泛应用,而且许多新的药茶方双在不断产生和推出。
二、养生应用:
药茶的食疗作用早在我们的古人就有认识。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就叙述了茶的药性和作用:“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代的《本草拾遗》也记载了“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现今,饮茶的减肥、健美、美容作用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在《现代医学对茶叶的认识和应用》一节里,列举了茶叶的31种功用:
1、助消化。2、提神醒脑。3、延年益寿。4、降血脂、减肥。5、明目。6、利尿、消肿。7、抗菌消炎。8、抗动脉硬化。9、降血压、防高血压。10、防治冠心病。11、抗辐射。例如电视的辐射。12、安神、镇静、陶冶性情。13、营养剂。14、可治糖尿病。15、美容作用。16、防治贫血。17、抗疲劳、解疲劳的作用。18、醒酒、解酒毒。19、生津解渴。20、防癌、抗癌。21、益气增力。22、抗菌止泻。23、解毒。24、增加人体的适应力。25、抗结核病。26、除异味、消口臭。27、升高白血球,治白血球减少病。28、抗病毒。29、保护牙齿。30、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31、外用于消炎、抗菌等。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药茶应用:
感冒 :
1.荆苏姜糖饮 荆芥、紫苏叶、生姜各 6克,洗净切细丝,沸水冲泡,加白糖,代茶饮。功能疏风散寒,和胃止呕。用于风寒外感,头痛,恶寒发热伴有恶心呕吐。
2.银花薄荷茶 金银花、薄荷叶各5克,绿茶3克,沸水冲泡,凉后饮。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3.贯众蓝根茶 贯众、板蓝根各10克,加水煎煮取汁,代茶饮。功能清热解毒,清咽利喉。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痄腮。
咳嗽
1.雪梨汁 雪梨2个(洗净去皮),榨汁,百部、百合各10克,加水煎煮,取汁,凉后饮。功能清热利肺,止咳化痰。用于支气管炎、百日咳。
2.川贝桑叶饮 川贝母6克,桑叶10克,加水煎煮取汁,加冰糖溶化后代茶饮。功能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用于支气管炎及风热感冒之咳嗽咳痰,或痰少不易咳出。
3.杏仁菊花茶 杏仁、菊花各10克,加水煎煮取汁,代茶饮。功能清热润肺,疏风止咳。用于干咳痰少,发热,头痛。
咽痛
1.大海瓜子饮 胖大海2枚,生冬瓜子15克,加水煎煮取汁,代茶饮。功能清咽利喉,消肿通便。用于咽干口渴,咽喉肿痛及便秘。
2.白萝卜汁 白萝卜200克,榨汁,加冰糖,代茶饮。功能清热利咽,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咽干口渴。
3.参梅饮 人参3克(切片),乌梅10克,沸水冲泡,加白糖,代茶饮。功能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用于咽于口燥,烦渴欲饮,神疲乏力。
4.玉石饮 玉竹、石斛各1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功能清热养阴,益胃生津。用于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口干口苦。
暑热
1.金银花露 鲜金银花200克,经蒸馏后收集蒸馏液,即可饮用。功能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用于暑热口渴,热毒疮疖。
2.苦瓜茶 苦瓜50克,榨汁。绿茶3克,沸水冲泡,凉后兑人苦瓜汁饮用。功能清热解毒,消暑除烦。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小便不利。
3.百合绿豆饮 百合干15克,绿豆20克,加水煎煮,再加白糖煮熟,代茶频服。功能清热消暑,清心除烦。用于暑热口渴,心烦失眠,小便不利。
4.双叶茶 鲜荷叶15克,鲜竹叶10克 (切碎),加绿茶3克,沸水冲泡,频饮。功能清热解暑,利尿除烦。用于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口舌牛疮。
5.西瓜番茄汁 西瓜、番茄各200克,榨汁,加白糖搅匀,代茶饮。功能清热解暑,凉血利尿。用于暑热口渴,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开胃
1.柠檬茶 苹果50克,榨汁。红茶3克,沸水冲泡,兑入苹果汁。柠檬1个(洗净 切片),取2~3片放入杯中,加白糖,浸泡15分钟,代茶饮。功能醒脾开胃,祛暑生津。用于消化不良,暑热烦渴及冠心病,高血压。
2.萝卜橙汁 白萝卜50克,橙子1个,榨汁,将两汁混合,加白糖搅匀,代茶饮。功能开胃消食,理气化痰。用于食欲不振,食积不化及咳嗽痰多.胸闷不舒。
3.山楂银耳茶 山楂50克(洗净)加水煎煮,煮沸后加水发银耳25克,稍煮凉后,代茶饮。功能健脾和中,开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食积不化及冠心病,高血压。
4.乌梅汁 乌梅100克,榨汁,加水适量稀释后即可饮。功能歼胃消食,生津止渴。用于夏季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咽干口渴。
胃痛
1.绿梅茶 绿萼梅6克,绿茶3克,沸水冲泡,频服。功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气胃痛,牵连两胁,脘胀不舒,不欲饮食。
2.梅花茶 白梅花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功能开胃解郁,理气散结。用于肝胃气滞,胃脘疼痛,脘闷嗳气,纳谷不馨及梅核气,瘰疬。
3.香橼茶 香橼片6克,研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功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胀痛,嗳气呕恶,食少纳呆及咳嗽痰多。
4.陈皮红枣饮 红枣5枚(洗净去核),陈皮10克,加水煎煮取汁,加白糖,代茶饮。功能健脾和中,暖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胃脘隐痛,恶寒喜暖,呕恶便溏。
5.山楂麦芽饮 山楂15克,炒麦芽10克,加水煎煮取汁,加红糖,代茶饮。功能消食化积,和胃止痛。用于食积不化,胃脘胀痛,嗳气厌食,大便酸臭。
呕吐
1.紫苏叶茶 紫苏叶10克,加水煎煮取汁,代茶饮。功能解表散寒,行气止呕。用于脾胃气滞及风寒外感之恶心呕吐,胸闷不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以及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
2.竹沥羊乳饮 羊乳200毫升,煮沸后加竹沥汁20毫升、蜂蜜及韭菜汁各10毫升,搅匀饮。功能滋阴益胃,降逆止呕。用于胃阴不足,呕吐恶心或干呕时作,口干口渴,心烦失眠。
3.生姜乌梅饮 乌梅10克,加水煎煮,加生姜汁10毫升,加白糖,代茶饮。功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用于脾胃虚弱,恶心呕叶,食欲不振,胃寒隐痛及泻痢。
4.萝卜叶蒂 萝卜叶20克,加水煎煮取汁,代茶饮。功能消食化积,和胃止呕。用于食积不化,恶心呕吐,脘腹胀痛,不欲饮食。
5.甘蔗汁 甘蔗200克,榨汁,加水适量饮。功能清热生津,降逆止呕。用于热病津伤,反胃呕吐,心烦口渴及干咳痰少,大便燥结。
三、喝茶讲究
1、恰当药茶
药茶是一种传统的疗法,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选用恰当的配方。例如,胃脘痛患者,若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大便溏薄,舌淡,脉见缓者,属于寒症,应选用温中散寒的艾叶茶;若胃脘疼痛时间长,月久难愈,舌红口干,时有嘈杂感,大便秘结者为胃阴虚,应选用养阴和胃的石斛茶,麦门冬茶;若胃脘胀痛,嗳腐吐酸,呕吐不消化,吐后痛减,苔厚腻者,属食滞中焦,应选用消食导滞的消滞茶、山楂茶。前例说明,药茶方的选择使用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对胃痛不加辨证,寒热虚实不分,就不可能取得合理应用的效果。辨证选方,还可以从感冒一症的分析得到启发。感冒也有寒热之分,还有春夏秋冬之分。一般感冒风寒,宜辛温解表,应使用桑菊茶、等。辨证准确,用准药茶方,才可能取得显著效果。
2、适宜的水
为了发挥药茶的功效,必须注意选用适宜的水。就一般而言,泡茶宜用软水、淡水。唐代陆羽《茶经》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据专家研究发现,沏茶以泉水最好,它杂质少,水质软。用江、湖、河水,必须经过充分煮沸,使酸性碳酸盐分解、沉淀,使水软化。否则,它可与茶中的茶多酚结合,影响药茶效果。自来水中漂白粉多,可将贮存过夜或延长煮沸时间。井水一般含钙、磷等矿物质和氧化物质最多,用它煮水泡茶,茶水上会浮现一层薄薄的“彩油”,影响药茶的药用效果。
3、饮用方法
药茶的饮用方法主要有泡、煎、调三种:
①泡。就是取花类或切成薄片,捣碎,或制成粗末的茶方,或袋泡茶、块茶。取适量放置茶杯中,将煮沸的开水沏入,再用盖子盖好,焖15~30分钟,即可以饮用,以味淡为度。
②煎。指一部分复方药茶,药味多,茶杯内泡不下,而且,有一部分厚味药、滋补药的药味不易泡出,自然减少茶方药效。所以,须将复方药茶共制成粗末,用砂锅煎药汁,加水煎2—3次,合并煎液过滤,装入保温瓶中,代茶频频饮用。
③调。有的茶药方为药粉,可加入少量的白开水调成糊状服用,如八仙茶等。
4、茶饮时间
饮用药茶时间的选择,应根据药茶性质和疾病状况而定。如发汗解表用的药茶,宜温饮顿服,不拘时间,病除为止,发汗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可大汗淋漓,以免虚脱。补益药茶宜在饭前服用,使之充分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茶,应在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泻下药茶宜早晨空腹服用,使之充分吸收,并能观察服药后大便的次数,色质等,如泻下次数过多,可食冷粥即止。安神药茶,宜在晚上临睡前服用。防疫药茶,宜掌握流行季节选用。老年保健药茶,治疗慢性病的药茶,应有一定的规律,做到经常化和持久化。
5、药茶禁忌
临床饮用药茶,为了确保安全有效,除了注意中药的“十九畏”、“十八反”和妊娠禁忌外,还应注意服药的“忌口”。人生病后吃药要忌口,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人在生病后,人体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有些食物对疾病有利,有的食物吃后有副作用,所以,饮用药茶须忌口。如服解表药,宜禁生冷、酸食,服止咳平喘药,宜禁食鱼虾之类食品;服清热解毒药宜禁食油腻辛辣、腥臭食品;服理气消胀药,宜禁豆类、白薯等。
另外,饮用药茶,也跟饮用各类茶叶一样,须知下列常识:①少年儿童宜饮淡茶;②青春期性发育旺盛,宜饮绿茶;@女青年经期与更年期女性,情绪烦燥不安,可饮花茶以疏肝解郁,理气调经;④外感风寒饮红茶为好,痢疾患者饮绿茶为好;⑤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栓塞病人,宜饮铁观音;⑥糖尿病患者饮老宋茶,即70年以上老茶树叶为好;⑦消脂减肥宜饮绿茶,高血压患者和预防癌症,以服用绿茶冷饮为佳;⑧老人喝红茶可减轻便秘;⑨体力劳动者宜饮红茶;⑩需安静作文或工作时,宜饮绿茶。
饮药茶,还需弄清“茶忌”:一忌烫茶伤人,二忌冷茶滞寒聚痰,三忌胃寒者饮过量浓茶,四忌哺乳妇女饮浓茶,五忌冠心病者饮过量浓茶,六忌服用阿司匹林后喝茶,七忌茶水服药,八忌空腹饮茶冲淡胃液,妨碍消化,九忌饮过夜茶,伤脾胃,使人消瘦无力,十忌饮用发霉的茶。

中国供销集团中药材交易中心 Copyright@2021 CHINA CO-OP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庄胜广场西翼1008室
邮编:100052
电话:4000392099
中国供销集团中药材交易中心

